戳針 / 戳繡 / 俄羅斯刺繡 (Punch Needle Embroidery) 與日本文化繡 (Bunka shishu)

這篇筆者要比較「戳針」與日本「文化繡」。

「戳針」就是現在市面上通稱的「俄羅斯刺繡 / 戳繡」,日語:パンチ針 / パンチニードル / フリーステッチング,英語:Punch Needle / Punch Needle Embroidery,意譯的話,是「戳針」的意思,也有「撞針」的意思,台灣市面上被通稱為「俄羅斯刺繡」也是取其發揚地所命名。搜尋各家有推出工具的廠商,也有其稱呼為「簡單刺繡」(可樂牌)。

「文化繡」是日本近代的一種刺繡技法(約 1920 年大正時期),日語:「文化刺繡(ぶんかししゅう)」。英語取其音譯:,「Bunka」或是「Bunka shishu」。台灣因有可直接對應的日本漢字,所以也稱「文化繡」。
大辭林解釋:解きほぐしたりりヤンを専用の特殊な針を用いて刺す刺繡。壁掛けなどに用いる。(意指用特殊的針戳刺的刺繡,用於掛在牆上。)
現在台灣市面上比較少見此工具,要在一些開得比較久的手工藝用品店才有可能買得到,筆者目前搜尋到的是在台南好像有家手工藝用品店有在販售,其他就沒再詢問到此工具。

為何筆者要將這兩項刺繡拿來做比較呢?因為日本的「文化繡」其實就是從俄羅斯的「戳針」改良而來的。與前一篇「呂內維爾刺繡(法式鉤針刺繡)與印度勾針刺繡」兩種工具相類似的狀況,是一樣的脈絡。


有打孔的針

戳針與一般手縫針最大的不同在於,手縫針的穿線孔是在整支針的尾端;而戳針卻是在整支針的最前端。

而這種在細刺物前端鑿洞的穿孔針刺繡法,雖然沒有考古證據的支持,但在許多古埃及的織品中,都有成圈的紗線,有時是以裝飾圖案排列,這些圈是在織造過程中織入的,而不是後製的。這種手法就如同現在的俄羅斯刺繡與文化繡的技法。2

俄羅斯刺繡

打孔針繡的起源不清楚,有先人將起源追溯至古埃及,而另一些人將中世紀的歐洲(尤其是英國、德國或俄羅斯)作為起源地。在美國,術語「俄羅斯打孔針工作(Russian punch needle work)」有時描述於使用非常細的線在特定類型的打孔針繡花。3
The origins of punch needle embroidery are not clear. Some people trace its origins to ancient Egypt, while others cite medieval Europe (especially Britain, Germany or Russia) as its place of origin. In the USA, for example, the term ‘Russian punch needle work’ is sometimes used to describe a particular type of punch needle embroidery that uses a very fine thread. 3

1980 年代,俄羅斯東正教宗教小組就已有使用「戳針」工具技法,完成作品。4

日本文化繡

而日本的「文化繡」在日本已有將近 100 年的歷史,是在 1928 年,一位名叫岡野治次(Teiji Okanobori)的小學老師,從捷克斯洛伐克帶回了手工藝品,並在日本廣泛使用。5
因為其工具技法簡單、易上手,引進日本後,迅速在學校、團體6及康復之家等單位推廣開來,成為日本的一項文化傳統刺繡。

1928 年,岡野德治(Teiji Okanobori)代表日本參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第六屆國際美術教育會議」(昭和3年),並從「美術與工藝工具」帶回此項工具及技法。(市川久美子)7

而日本的文化繡,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到美國。8

技法之應用範圍

「戳針刺繡」的線,在穿過布面後,是沒有任何打結固定的,完全是靠著布料經緯線的摩擦力固定穿過的線,所以在整個作品完工前,都無法牢固的固定每個條穿過布面的線段。也就是說,在製作的過程中,只要一用力拉扯,線段就會連續的從布面脫落。除非線段之間有重疊交錯,就能利用線段之間的重疊而有所固定。因此,此技法通常被拿來製作成繡畫等觀賞用藝術作品居多。

圖 1:筆者第一次戳針刺繡,購買了「加米修」的俄羅斯刺繡材料包製作完成品。

但也不是因此而無法製作成實用的生活用品,只要在完成圖面後,妥善地將背面的線段使用燙襯全面固定,就不用擔心線段會因為拉扯而脫線。

圖 2:完成的作品背面加上燙襯,可以防止脫線。

創作及應用上,因戳針作品完成後,會有一面是平面的針跡,另一面會是成圈的紗線,兩面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兩面都有人當作正面使用。因成圈的紗線,是可以隨著戳針插進布料的深度,來控制成圈紗線的長度,所以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線材與工具

而使用的線材,俄羅斯刺繡的部分,大多使用毛線,戳針的針孔也因應毛線,而使用較大孔的戳針,這原因應該與筆者之前寫的「人造絲線與蠶絲線、棉線的資料蒐集與比較」文章內的「若無特殊訴求,會因其產地取得容易、物美價廉的原因,使當地的藝術家會採產地材料來進行創作的比例居多。」原因所致,所以俄羅斯地區使用毛線創作,而日本較多使用棉線繡製。而台灣,因是近期才有此工具技法翻譯的繁體書籍,故使用毛線或棉線創作的工具都有。

法國 DMC 本身有推出適合毛線的大針孔戳針工具;而日本可樂牌推出的是針孔比較小,適合棉線的戳針工具;而台灣「加米修」9有推出自家的戳針外銷,也是適用於棉線大小的戳針,有搭配販售的 DIY 材料包,也是搭配 DMC 棉線使用。就在去年,「加米修」也推出了適合毛線的大針孔戳針。

前幾年筆者在找尋工具時,台灣只有加米修販售的棉線適用小孔戳針,日本也只有販售小孔戳針。在 IG 上看到許多歐美的創作者,都用大孔戳針在戳毛線,當時實在也很想來一支大孔戳針,現在台灣也已經都買得到了,真是太好啦!

圖 3:現在市面上有繁體中文的戳針教學書籍。右邊為加米修有限公司推出的棉線戳針教學書籍。左邊那本有簡體中文版「朱莉·羅伯特的溫暖戳繡」。

戳針工具

目前筆者蒐集,可在台灣購買得到的戳針,有以下 5 款。

日本 Clover 可樂牌有推出 2 款戳針10
1,短柄的「簡單刺繡針組」,對應 25 號繡線的(3股線);對應中細毛線・刺繡用緞帶的(極粗)。
2,淺藍色一般筆型長度筆桿的「簡單刺繡針組(一般~極粗毛線)」,適用一般~極粗毛線,棒針 6~12號的直毛線,但非所有都適用。增減調節環可調節4種長度。

法國 DMC 推出11
3,DMC 有推出木頭筆桿的「俄羅斯刺繡 – 毛線戳針」,5mm 管徑,針眼直徑 4mm。

台灣加米修也有有推出 2 款戳針12
4,「俄羅斯刺繡 1、2、3 號針」,針頭 PN-101 單股~3 股線替換針、PN-102 3 股~6 股線替換針、PN-103 緞帶替換針。
5,木頭筆桿的「毛線俄羅斯刺繡針」,5mm 管徑,適合多種毛線、紗線與布條使用。針眼直徑:3.4mm。

圖 4:各家的戳針刺繡工具。最上至下依序為上面所介紹的(1)(4)(5)(3)。

簇絨

最後跟大家分享筆者在網路上搜尋到的電動戳槍,其正確名稱應該是「簇絨(tufting)」;中文搜尋「地毯刺槍」也有一些相關資訊;這工具應該是拿來製作地毯用的,原理跟戳針是一樣的,但每秒可戳 5 – 40 針,做大幅作品效果真的很驚人!
youtube 搜尋「tufting」的相關影片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tufting
台灣目前應該還沒有販售這個工具,若要找這個工具,在 ETSY、Amazon 或 ebay 上直接搜尋「tufting」就會有了。
但這個工具筆者沒有使用過,所以不太清楚使用的技巧與門檻。若有同好有使用過,歡迎不吝與筆者分享,謝謝。

最後,筆者認為,能快速的在布面上產生線段,是一種視覺享受,跳脫以往要一針一線緩慢地在布面上縫製的感受,戳針刺繡有一種快速完成刺繡作品的成就感,縮短刺繡的時間、無須長期注意力,很適合現在的速食文化。對於初學者,也是友善的技法,門檻並無太高限制,很適合提供大眾作為刺繡工藝的入門技法。

以上就是筆者的分享,若有筆誤,還請不吝告知,筆者將予以改正,謝謝。

註釋

  1. 日本 Clover 可樂牌網站:https://clover.co.jp/。台灣代理商:布能布玩拼布生活工坊 – 隆德貿易有限公司:http://www.patchworklife.com.tw/。
  2. “Ancient Egyptian" Punch Needle Embroidery 古埃及打孔針刺繡(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www.trc-leiden.nl/trc-needles/regional-traditions/middle-east-and-north-africa/ancient-middle-east-and-north-africa/ancient-egyptian-punch-needle-embroidery
  3. Punch Needle Embroidery(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www.trc-leiden.nl/trc-needles/regional-traditions/europe-and-north-america/embroideries/punch-needle-embroidery
  4. 1980 年代使用穿孔針繡法製作荊棘王冠的基督像。Russian Orthodox Religious Panel 俄羅斯東正教宗教小組(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www.trc-leiden.nl/trc-needles/individual-textiles-and-textile-types/religious-representations/russian-orthodox-religious-panel
  5. 文化刺繍(Bunka shishu)(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weboo.link/article/6861
  6. 團體其一介紹「東京文化刺繍」Bunka-Shishu(Bunka Craft)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日本刺繡的深厚傳統。Bunka Shishu 使用線程創建非常詳細的圖片,有些類似於油畫。與某些其他形式的刺繡不同,文卡非常脆弱,通常以藝術品而不是衣服裝飾的形式出現。它在日本以及國際上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新西蘭越來越受歡迎。取自:https://bunkasisyu.com/
  7. 日本百科全書(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kotobank.jp/word/%E6%96%87%E5%8C%96%E5%88%BA%E3%81%97%E3%82%85%E3%81%86-1588637
  8. Bunka shishu (文化刺繡)(無日期),(2020 年)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nka_shishu
  9. 加米修:加米修有限公司,自 2005 年以來致力台灣拼布工具之推廣,近年因應客戶之需求,陸續進口美國 Warm 鋪棉及 Morgan 繡花框並代理德國頂級 Madeira 線材,為國內拼布手作市場注入更多元化的素材選擇。
  10. 同注釋 1。日本 Clover 可樂牌網站:https://clover.co.jp/。台灣代理商:布能布玩拼布生活工坊 – 隆德貿易有限公司:http://www.patchworklife.com.tw/。
  11. DMC 臺灣代理商,取自 DMC 官方網站之臺灣區頁面:https://www.dmc.com/uk/p-dmc-taiwan.html。
  12. 台灣加米修官網:https://www.sewmate.com.tw/shop1/。

參考書目

  1. Textile Research Centre – TRC Needles(紡織研究中心 – TRC針),無日期,(2020 年 )取自:https://www.trc-leiden.nl/trc-needles/
  2. ジュリ−・ロベ−ル / 佐藤美帆(2020),パンチニ−ドルを愉しむ,日本:主婦と生活社。
  3. 加米修有限公司(2016),俄羅斯刺繡的嶄新玩法,台中:加米修。

延伸閱讀

發表者:范郡琦 (Fan, Chun-Chi)

刺繡藝術家。手工藝相關研究、繡畫、機縫與羊毛氈等複合媒材的纖維藝術為研究、創作方向。刺繡家教班授課中。 平時製作並販售自己設計的布包,目前工作室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喜歡創作、繪畫與研究手工藝,在這邊紀錄了相關的研究。 台湾で刺繍絵を研究しています、ここで私の刺繡絵生活です。台北で刺繍講座があります。講座のお問い合わせはメッセージにできま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