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 年 2 月 15 日 (三) 上午 11:00 至 2 月 28 日 (二) 晚間 6:00
地點:小路上藝文空間 1 樓展場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77巷7號1樓 (古亭捷運站4號出口步行2分鐘)
開幕:2023 年 2 月 18 日 (六) 14:00
刺繡與毛氈,都是慢慢的工藝,在與自己相處的時光裡,嘰咖作響的心靈齒輪,似乎也獲得了潤滑與撫平…。刺繡實驗班師生作品聯展,范郡琦老師及學生:葉志謷、沈子銓、林思天、杜曉涵、范郡茹,將這撫慰身心的自然妙帖,分享給大家。

創作自述:
毛氈與刺繡畫的創作形式,對我而言,是跳脫紙面的繪畫。美術科系畢業後,進修了服裝設計,繪畫與纖維都變成自身的創作媒材。忙碌創業經營品牌轉眼十多年了,當疫情來襲,卻也是重新檢視自己生活步調的時機。刺繡與毛氈都是手工的藝術創作,急不得,也必須給自己耐心。這樣的節奏,讓汲汲營營的生活有了重新檢視的空間。可以試著跟自己相處。漸漸地在過程中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希望分享毛氈與刺繡畫,給更多人慢慢生活的藝術體驗。
創作理念:
時代變遷至今,是個講求效率的年代,人們開始不停歇的追求,似乎一旦慢下來、喘口氣,就是錯的。我也是那個汲汲營營,馬不停蹄的工作狂,夜深人靜時,總是會不禁自問,我追求的到底是自己的成功,還是父母期望的成功,還是社會規範的成功呢?
疫情下的因緣際會,接觸到了必須慢慢製作的手工藝「刺繡」與「毛氈」,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步調,和實驗班的學生們,一起刺繡,一起聊聊每周的生活,在一起放聲大笑,在這過程中,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步調,準備好再一周的挑戰。
刺繡與毛氈,都是「慢」的工藝,因為都必須用自己的雙手慢慢作,在那靜靜的與自己相處的製作時光,自己心裡嘰咖作響、哀哀叫的心靈齒輪,似乎上了點潤滑劑,似乎撫平了什麼…。這些作品是與自己的相處,是陪伴自己的過程。希望能將這調劑身心的自然妙帖,分享給大家。
刺繡是一項較為冷門的創作,一想到刺繡,可能聯想到的都是手作的針線活或是古早的傳統刺繡,但刺繡也可以是創新的纖維藝術,繡線的層層堆疊,可以構成畫面,而繡線又不同於繪畫顏料,可以不依賴紙面的去發揮創意,可以是平面的作品,也可以是立體的作品,也可以結合各種纖維媒材去應用,創新思維的刺繡創作,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開創的纖維藝術領域。
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范老師的作品,其次是這次刺繡實驗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成果作品,主要以平面作品與小品為主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