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框尺寸與對應的畫袋

筆者有被詢問到,有關上課時的畫框以及相對應使用的畫袋尺寸,在此做個紀錄。目前筆者使用的是一般美術社都會販售的台灣製『簡易畫袋』,也就是因應大宗的畫紙、畫本尺寸所需收納之大小所推出的防水牛津布畫袋。一般最常見的,就是 8K、4K 與 2K 三種尺寸。筆者認為 2K 已經是隨身提袋最大的範圍了,勉強因需求而創造出來的奇特大提袋。

一開始最容易入手的,就是 8K 的畫袋,因為入門的畫紙、畫本通常都從 8K 開始使用;而繪繡的畫框,初學也是從 6 號畫框開始。

市售簡易畫袋

圖 1:市售台灣製防水牛津布『簡易畫袋』8K、4K、2K 尺寸比較。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尺寸比較1

畫紙、畫本

畫框

畫袋

8K

26 x 38 cm

6F : 31.5 x 41

35 x 51 cm

4K

38 x 52 cm

10F : 45.5 x 53 cm

53 x 66 cm

2K

52 x 76 cm

20F : 60.5 x 72.5 cm

70 x 97.5 cm

表 1:畫紙、畫框與畫袋尺寸比較表

* 這邊畫框取最寬的『人物型』畫框來比較,因爲,當號數一樣時,『風景型』與『海景型』畫框都跟『人物型』畫框一樣長,只有寬度變更窄的差別。

* 提供一般最常見的 A4 尺寸供大家參考。A4 大小就是影印最常見的尺寸: 21.5 x 29.7 cm。超商一般提供 A4 及 A3 這兩種紙張。長寬目測各多個 5cm 多就是 8K 了。

下面分享畫袋與畫框相對應的比較照片。

圖 2:8K 畫袋與 6F 畫框對應比較。作品未完成發表,所以暫不亮相。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3:4K 畫袋與 10P 畫框對應比較。作品未完成發表,所以暫不亮相。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4:2K 畫袋與 20P 畫框對應比較。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下面提供的是畫袋與『資料袋裝線材』的對應比較照片。

圖 5:8K 畫袋與 B4 資料袋裝線材對應比較。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6:4K 畫袋與 A3 資料袋裝線材對應比較。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下面提供『油畫框尺寸一覽表』,繪繡會需要的畫框,可以採用油畫的畫框來固定布面,繪繡作品完成時,也可拿到一些有在裱繪繡作品的裱框店家,將作品加框保存。之後會另外寫文章分享繪繡裱框的相關訊息。

表 2:油畫畫布尺寸表(台灣)。製表者:筆者。

最後,跟大家分享筆者這一期繪繡課程所攜帶的工具物品。

圖 7:筆者這一期繪繡課程攜帶的工具物品。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1,畫布:
因這一期挑戰更大尺寸的作品,所以畫袋也從 8K 升級到 4K。因筆者也有在繪製油畫,所以三種尺寸的畫袋,筆者本身都各有一個。也是從初學小幅作品著手,慢慢挑戰大幅作品,循序漸進的需求,台灣畫袋單價沒有很高,平均都 100 元至 200 元上下,最高不會超過 300 元。畫布依照老師的建議,準備兩幅作品交叉創作,因比較大幅的作品,要花更久的時間完成,期間往往有時會膩了,所以可以準備另外一幅作品,交叉著創作。在這邊我也有準備更小的繡花框的小品,準備交叉創作。

2,色鉛筆:
筆者攜帶的是『卡達油性色鉛筆』,是之前就已經擁有的工具,並不是課堂中特別再買的,在與老師溝通畫面走線時使用,有時也會用在加強畫面的線稿走線使用。筆者現在著手繡製的作品,都會採用筆者已經畫過一次的畫作來縫製,一來是已經知道畫面的用色,在繪製時已分析完成,不用從照片或物品本身顏色重新解讀(已將立體轉平面化);二來是,若繪製時是採用油畫作技法,筆者認為繡畫的繡製順序與油畫繪製順序相同。這部分筆者會另寫文章分享見解。

3,小畫本:
裡面有筆者的畫作構圖與構想,以及繪繡作品的上色原稿。這期的畫布線稿,筆者採用直噴布料創作2,我會另寫文章說明此創作方式。

4,A3 資料袋裝線材:
用資料袋分裝的蠶絲線。筆者有另寫關於此收納方式的介紹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延伸閱讀『線的收納方式之一:資料袋裝』。

5,針盒:
筆者使用自己喜歡的小鐵盒裝工具,裡面除了繡花針還有繡花剪刀、穿針器、鑷子與磨針器等,有機會再寫文章與大家分享。

圖 8:4K 畫袋裝入 10P 畫框參考。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以上就是關於由畫框與畫袋及其周邊工具的相對應尺寸,在此分享之。

註釋

1,紙張尺寸維基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99%E5%BC%B5%E5%B0%BA%E5%AF%B8
2,直噴圖稿:近年來較為新型態的繪繡底稿製作方式,將圖稿先行會製成圖,再將圖數位直噴在布料上當作繪繡的底稿。

延伸閱讀

* 線的收納方式之一:資料袋裝
* 使用數位直噴方式打繪繡底圖
* 繪繡繡製圖面的先後順序
* 繪繡會使用到的工具分享
* 繪繡作品之裱框相關訊息

線(蠶絲線)的收納方式之一:資料袋裝

這篇筆者要跟大家分享收納線的其中一種方式「資料袋裝」收納,其方便性因人而異,這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但筆者操作過了,所以跟在此分享,大家可以自行評估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再進行操作喔。

圖 1:A3 袋裝蠶絲線,依照色系放置。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筆者上第一堂亂針繪繡課程時,依照老師的指示,是使用將線三色一組,編成三股辮子1的方式收納,在將線編成辮子的時候,可能是筆者編得太緊的關係,所以在將線抽出使用時,發現線都有自然捲(像下方的照片,線的尾端那樣)。繡製的時候,波浪狀的線條是不會有任何什麼影響的,已經繡縫在畫布上的線,不會因此而有波浪狀態呈現。

左圖 2:用三股辮子編髮收納人造絲線。右圖 3:筆者使用資料環2,將線依照色系分開勾掛,再用大資料環完全收齊。
※ 若使用三股辮子編法,記得最後編製完成時,要將整束尾端穿過辮子本體中央的辮洞中,才能將編製好的辮子整條固定住。

當筆者決定購買蠶絲線時,擔心自己又將線編得太緊,變成自然捲的線,所以決定採用學姊們口耳相傳的資料袋收納法,雖然有一些說法是,這樣的方式會增加很多重量,但筆者發現,使用市售的資料袋加工製作成線槽收納袋,並不會變得太重,因為只增加了資料袋以及胚布的重量,這兩者本身都是很輕的材料,車置完成後,每一張資料袋可以收納 60 束的線,實在很吸引人,所以決定這一學期也來試試,採用這方式收納線材。
※ 若是買透明塑膠布3來加工的話,或許就會重上許多喔!

下面介紹的,是使用市售資料袋的加工方式。

若是人造絲線的收納,可以使用 B4 大小的收納袋,即可裝得下人造絲線,且 50 色的話,大約一張 B4 資料袋,就可以全部收納完畢喔!B4 尺寸為 39.5 x 29.0 cm,筆者以一格約 1 公分間隔製作,加減一些落差的範圍,筆者一面車縫約 26 格線槽,兩面共 52 個線槽,剛好完全收納人造絲線的 50 色。B4 尺寸與畫框的 6 號差不多大,可以一併使用 8K 大小的畫袋收納,十分方便。網路通路、市面書局都有在販售。

照片中的是 B4/8K (39.5 x 29.0 cm)尺寸的,可以收納台灣線。
圖 4:照片中的是 B4/8K (39.5 x 29.0 cm)尺寸的,可以收納人造絲線。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蠶絲線總長度比較長一些,所以筆者使用 A3 資料袋,尺寸 42.5 x 32.0 cm 加厚款,厚度 0.07mm。胚布剪裁約 42 x 32 cm。
在開始塞入胚布之前,記得將資料袋底的封口用小刀劃開,讓資料袋變成上下都相通的一個袋面。
※ A3 尺寸資料袋,一般市面書局比較沒有在販售,筆者是在網路通路購買到的。

圖 5(組圖):將資料袋底的封口用小刀劃開,讓資料袋變成上下都相通的一個袋面。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塞入胚布的用意,是因為,若單單只車縫收納袋本身,塑膠材質過於光滑,車縫機針腳無法帶動資料袋往前走,並且,因為袋子很薄,並且容易產生車縫的皺褶。加上胚布的好處,除了可以避免上述的情況,也可以增加收納線束的空間,從原本一個線槽只能收納一束線,利用胚布相隔,變成有兩個線槽可以收納。
※ 注意,若胚布太皺,記得可以先整燙後,在行塞入資料袋中喔。

圖 6(組圖):將剪裁好的胚布,放入上下相通的資料袋裡。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接下來,就在車縫機上進行車縫線槽的加工。筆者約略抓一格 1 公分左右寬,稍微目測,並無作記號。
※ 注意,若間隔車得太細,線束會不好穿入,因線束本身也有厚度,平面的線槽也需要計算一些線束穿入後的厚度空間。

圖 7:在車縫機上進行車縫線槽的加工。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筆者發現,1 公分寬的線槽,其實可以收納 2 小束的蠶絲線,大家可以計算自己手邊有的顏色總數量,製作相對應的資料袋數量。筆者自己是作了 5 張,每個顏色佔 2 個線槽,也就是 4 小束攜帶。其餘的線就先收起來,等待資料袋中的線使用完畢時,再於以補充。補充的線,就用線槽車得比較大格的收納袋,一整大束先收起來即可。一開始的時候,筆者還一小束一小束的收,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費工又費神。

另外,筆者製作 5 張為主要收納袋的原因,是要將線用顏色色系作區分,主要以:紅色系(包括褐色系)、黃、藍、綠、紫(包括無彩色系與黑白),每個色系攤開一面,方便創作時,可以直接抽取需要的色系所考量的。

再來就要製作一個小工具,要將線束從線槽穿過的穿線器。筆者是使用市面上都有販售的鋁線製作而成。一開始選太細的,容易軟掉變形,之後換比較粗一點的,雖然太用力也是會稍微變形,但進行上還算順利。

圖 8(組圖):自製穿線器。鋁線總長 62 公分,包含折成鉤子的部分。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9:蠶絲線收納。將一大束蠶絲線解開。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0:蠶絲線收納。一大束蠶絲線可分成 20 小束連續不斷的蠶絲線段。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1:蠶絲線收納。每一小束長度約 45 公分左右,大約繞了 23 圈,一小束約為 2,000 公分。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2:蠶絲線收納。每一小束都有類似這樣的線頭,可以從這邊將線束對剪開來,以後從資料袋線槽中抽取時,都是抽取約 90 公分長度的蠶絲線出來。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3:蠶絲線收納。分線時的情況,但筆者之後發現,並不用一開始就全部將 20 小束分到桌上放。可以將整大束先掛在手腕上,將需要的線束用手分開兩小束,放置在線槽中,其餘的全部一起放在大線槽中即可,不必像照片中這麼勞師動眾,真的很花時間啊!還沒開始縫製就已經將精神耗光了。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4(組圖):使用自製穿線器,收束線至線槽中。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使用剛剛自製的鋁線穿線器,先將穿線器穿過線槽,再從資料袋尾端將線束整組勾掛上穿線器的溝槽中,將線束拉入線槽中。
筆者有用細線稍微將對剪開的蠶絲線打結稍微固定,雖然還不確定能有什麼實質用途,但覺得能夠知道整束線條的對折中間點在哪裡,應該還是對整理線有幫助的。
※ 注意,大部分的線束,可能都會超過收納的資料袋長度,所以再收線進線槽時,拉太快可能會將其他槽的線尾一起拉入,所以要注意拉線時,要將其他曹的線尾撥開一些,不要不小心一併帶入線槽。

圖 15:完成。左邊為A3袋裝的蠶絲線;右邊為B4袋裝的人造絲線。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圖 15 照片中,線束比資料袋的長度還要長一些,所以會有一段是在資料袋外。目前市面上最大的資料袋尺寸為 A3 ,考量到若線束完全收到資料袋中,會造成之後抽取不易,所以就使用尺寸最接近線段本身的 A3 資料袋作為收納。

A3 尺寸的大約為 10 號畫布大小,剛好使用 4K 的畫袋,即可完全收納。

使用此資料袋裝收納線材後,在抽取線段時,發現每一條線都是很筆直的,感覺很好。

影片1:使用資料袋裝收納線材時的縮時攝影。

以上,跟大家分享線的收納方式之一:「資料袋裝」收納。「針線上的小宇宙」是筆者紀錄自身對於針線相關知識的部落格,若有相關事宜,歡迎跟筆者聯繫,謝謝。

註釋

1,三股辮子:先將三束線並排平放,將左邊的一束和中間的一束交叉,之後再將右邊的一束和中間的一束交叉,如此反覆操作。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AB%E5%AD%90
2,資料環:通常用於打洞孔頁資料,材質為金屬,整體形狀為圓形,有一開口可以扳開成 C 型狀,置入需要放置的資料或物品後,再行扣上為 O 型的的金屬圈環,市面上有很多尺寸及顏色。
3,透明塑膠布:有許多別名,市面上有稱「 PVC軟質塑膠布」、「透明膠布」、「防水透明桌墊」…等。

延伸閱讀

  • 民間資料蒐集:對於線的收納方式總覽
  • 蠶絲線的特性
  • 人造絲線與蠶絲線的資料蒐集
  • 油畫框尺寸與對應的畫袋

工業用車縫機的靜音馬達與傳統馬達

2020 年底,筆者的工作室搬遷,將從吵雜的地方,搬到安靜的地方。從沒仔細去想過車縫機聲音的事情,因為一直以來,筆者的工作室總是在比較吵雜的地方,但現在要搬到一個「可能是筆者比較吵喔!」的環境了,不免緊張了一下,夥伴 K 迅速幫忙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無聲馬達」這車縫機零件,筆者也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配合的車縫機師傅詢問,沒想到真的有這項神奇的改裝,於是立刻訂購了兩個無聲馬達,要來為筆者的車縫機與拷克機做馬達改裝。

無聲馬達比想像中的小很多,大約只有傳統馬達的一半,也比傳統馬達還要輕巧許多,車縫機師傅說,傳統的車縫機馬達,比較像是「手排車」的馬達,開機下去後,馬達就會一直運轉,當踏板踏下去時,車縫機的離合器才接上去,帶動針腳運行,所以聲音比較大。新款的無聲馬達,就比較像是「自排車」的馬達,踩下踏板開始帶動針腳,因此馬達運作時的「嗡…嗡」低沉運作聲完全消失了,只剩下車縫機針腳運作時的聲音。
筆者認為,兩個馬達除了聲音外,其他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靜音馬達踏下針腳時,前面會有 0.3 秒的時間差,一點點而已,是可以接受跟習慣的,不影響作業。

圖 1:靜音馬達本尊。這台是安裝在拷克機上的。車縫機安裝的也是一樣的靜音馬達。

使用手機下載測量分貝的 app,在改裝前實際測量了一下,改裝前平均是 61.18 dB,屬於「商店噪聲、喧嘩聲」等級的聲音。改裝靜音馬達後,平均是 47.40 dB,屬於「寧靜的、花落」。在踩踏到針腳高速運行時,偵測到的就是車縫機針腳運行的聲音(也就是最大分貝),靜音馬達約 75 dB;傳統馬達為 77 dB。

圖 2:傳統馬達運作時的分貝測量(僅供參考)
(※實際狀況因各家廠牌車縫機、及放置車縫機場地狀況而定。)

不踩踏針腳運行時,靜音馬達約 32 dB ;傳統馬達為 41 dB,感覺好像差不多,但實際操作上,傳統馬達有的運作「嗡…嗡…」聲音完全消失,運作時產生的震動也完全消失了。在不踩踏針腳運行時,幾乎沒聲音,所以總體分貝就降下來了,少了將近 14 dB,還是相差不少。

圖 3:靜音馬達運作時的分貝測量(僅供參考)
(※實際狀況因各家廠牌車縫機、及放置車縫機場地狀況而定。)
圖 4:靜音馬達的規格,台灣製。

另外,筆者另外還找了台灣製的高密度減震、吸音地墊,就是健身房用的那種,鋪墊在車縫機與拷克機下方。車縫機的震動都被地墊取消了,只有在高速的時候,車縫機會震動一點點。筆者是使用台灣製本富地墊的健身房高密度橡膠地墊 50 x 50 x 3 公分的 2 塊。若擔心椅子的高度落差不習慣,可再加購一塊墊椅子。

圖 5:筆者還另外購買「健身房高密度橡膠地墊」來加強隔離車縫機對地板的震動。

使用至寫此篇文章的今天,大概一個月左右了,感覺車縫作業突然變得很優雅,踏板變輕、手輪也變輕,整個運行、操作的過程很安靜,只剩下自己與針腳運行的聲音。

以二手工業用車縫機來說,改裝靜音馬達,靜音馬達跟整個車縫機價格相比,好像挺貴的(當年在台中買二手車縫機為 1 萬元,現在改裝靜音馬達一顆 5 千元),不過耳根清靜,也比較不會再擔心會被鄰居抗議,對於長期投資,筆者覺得很值得。

筆者建議,改裝車逢機馬達,建議在搬家的時候,或是可將車縫機四周清空給師父操作,因每個車縫機固定馬達的桌面孔洞位置不太一樣,所以師傅會需要重新測量鑽洞,這項作業會製造一些木屑粉塵。

圖 6:筆者在 2020 年底工作室搬遷之際,請師傅到場改裝靜音馬達。感謝。

最後,筆者本來有錄影兩段車縫機運作時候的聲音,可能因為是用手機錄製的,所以背景馬達運轉的低沉嗡鳴聲錄不到,在此無法跟大家分享,真是不好意思。

以上就是筆者簡單的分享,若自己家中的工業用車縫機,也想要改裝靜音馬達,可洽詢自己配合的車縫機維修師傅,問問看,說不定其實有很多規格可以挑選呢!筆者是與台北的松芝車樂美大安區復興店阿明師傅接洽的,雖然車縫機不是跟他們家買的,但卻非常樂意幫忙維修車縫機的一切大小事,真的非常感謝。